读懂文明城市测评里的良苦用心

发表时间:2020-06-18 09:00 来源:
 

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,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,支持餐饮、商场、文化、旅游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。据央视报道,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,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,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,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(《北京青年报》)

“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”,如果不了解这个规定出台的背景,你一定会觉得,今年的文明城市测评放水了。实际上,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,是一项利民惠民的暖心举措。别看这只是众多指标里的一个简单规定,但意义非常重大。

一方面,对于流动商贩来说,这是安心之举。他们不用再提心吊胆,为逃避追罚推着小车四处奔波了,可以踏踏实实售卖商品。当有了稳定的预期和固定的地点,他们将更有干劲和热情,这为搞活经济、恢复生产生活注入一股力量。

另一方面,对于考评责任单位来说,这是化繁为简之举。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,政府要学会“过紧日子”,削减开支,这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期间的主题。在往年,仅仅为维护城市良好市容秩序一项就牵涉不少精力。减少一项考评内容,势必会大幅削减行政成本,将其用在帮助复工复产上来。

要读懂文明城市测评里的良苦用心。一方面,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之举,相对于民生福祉,相对于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,城市脸面没那么重要。另一方面,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不只有钢筋水泥,还要有更重要的文化呈现,如包容、仁爱等民生之心。社会各界要读懂这份良苦用心,把中央文明办的决策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,为流动商贩多行方便。当然与此同时,即便少了这项测评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占道违规经营,各地要在开绿灯的同时,也要开动脑筋,千方百计解决城市的痛堵难点。

在测评指标上做“减法”,就要在惠及民生上做“加法”,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,这是对任何一座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。(清平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