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环境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幸福

发表时间:2025-06-05 09:03 来源:

晨光里的沙坝社区公园,孩童在清澈的水池边嬉戏,老人们摇着蒲扇唠家常,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居民绕道而行的“臭水沟”?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中,邛崃市天台山镇以“小切口”破题,用“绣花功夫”织就民生答卷,让一个个环境死角蝶变成幸福角落。

城乡环境整治如同拆解复杂的机械零件,找准关键齿轮才能顺畅运转。天台山镇摒弃粗放治理,将居民微信群里的抱怨声、街头巷尾的吐槽话当作“导航仪”,精准锁定沙坝社区公园水池这个“病灶”。镇干部们化身“行走的问卷”,连续半个月蹲点走访,听晨练老人细数蚊虫滋生的烦恼,看带娃家长皱眉讲述安全隐患,最终将改造方案写进了居民心坎里。施工队进驻那天,不少居民主动送来凉茶,这份信任,源于前期倾听民意的“走心”。
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”面对资金缺口,天台山镇发动群众力量,用小投入撬动大能量。社区书记在居民微信群里发起的募捐倡议,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。火锅店老板带头捐出2000元,退休教师送来珍藏的老藤椅,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抱着存钱罐“支援建设”。三天时间,4700元善款汇聚成温暖的力量。改造现场,志愿者们扛着锄头平整土地,退休工程师义务指导施工,曾经的“围观者”变身“建设者”,群众的力量在环境治理中熠熠生辉。

环境整治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长期、共同的维护。天台山镇将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,党员干部穿上红马甲,化身“环境整治宣讲员”,在社区广场跳起自创的“环保广场舞”,用快板说唱宣传整治成果。“护水志愿队”的红袖章穿梭在河畔,学生们举着“文明劝导牌”站在街角,退伍军人主动认领绿化责任区。社区还把环境公约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,孩子们放学路上的哼唱声,成了最动听的文明宣传曲。如今的小镇,“人人都是主人翁”的意识深入人心,长效治理机制在点滴行动中悄然生长。

天台山镇的实践印证:当每个居民都成为环境的守护者,当每寸土地都浸润着共建共享的温度,宜居宜业的城乡新画卷,正徐徐铺展在希望的田野上。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