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先锋书店发布“禁止拍立得、商拍”的公告,引发广泛关注。与此同时,书店标志性的门头也因设计更新被拆除,这一系列举措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成为了大众热议的焦点。
文化场所的价值,绝不应沦为“打卡”的背景板。先锋书店作为一处出名文化地标,不仅是图书售卖的场所,更是知识传播、思想交流的平台,承载着无数读者的精神记忆。然而,随着“网红打卡”文化盛行,先锋书店也难以幸免地被卷入这股浪潮。书店门口的下坡道被拍立得商家“围猎”,游客举着相机、反光板排队摆拍,原本供读者通行的通道被挤得水泄不通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地下车库的坡道本就狭窄,一旦发生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,后果不堪设想。
书店发布“禁商拍”公告,无疑是一次对现状的有力纠偏,为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们保留一片净土,让书店回归其传播知识的本质功能。它并非完全拒斥镜头,而是划出边界——允许普通游客用手机安静记录瞬间,坚决拒绝商业拍摄的喧嚣与无序。在网红经济盛行的时代,文化场所成为流量密码本无可厚非,但不能本末倒置。我们应当尊重这些场所的文化属性与功能定位,理解书店“禁商拍”背后守护文化空间的良苦用心。只有当人们不再仅仅将目光聚焦于镜头里的“打卡”,而是重新回归到字里行间的精神滋养时,文化场所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。
这一行动,也为其他文化场所的管理提供了宝贵借鉴。在当下,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文化空间,同样面临着“网红打卡热”带来的秩序混乱问题。如何在保持空间开放性、满足大众游览需求的同时,确保文化功能不受影响,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。书店通过明确的公告划定拍摄行为的红线,让文化空间挣脱流量的桎梏,重新回归服务文化体验的初心。其他文化场所也应根据自身定位与特点,制定合理规则,平衡好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。
当越来越多的文化空间向无序“打卡”说“不”,当每个走进书店、博物馆的人都能在静默中触摸文明的温度,我们才能守护好一处处充满人文气息的精神家园。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