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根赛场的文明底色

发表时间:2025-09-25 15:45 来源:

当成都双流体育中心的灯光熄灭,6:0的比分很快被淡忘,但球迷自发清理看台的背影、两地球迷隔场互喊“欢迎”与“谢谢”的回声,却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。这场川超揭幕战,也揭开了赛场文明的新维度:真正的体育文明从不是规则强制下的被动恪守,而是民间热情浇灌出的主动生长。

草根赛事的文明底色,藏在胜负之外的双向奔赴里。赛前成都主帅递出的老妈兔头与遂宁回赠的豆腐干,早已超越礼节性互动,成为川人“以球会友”的文化注脚。当遂宁门将刘宇航在被灌六球后,仍惦记着感谢妻子与队友,当30岁草根球员面对年轻对手的猛攻始终拼抢不怠,这种不卑不亢的姿态,恰是文明最质朴的表达。相较于职业赛场,川超球员的坚守更显珍贵——他们不是为奖金拼搏,而是为“城市之名”与热爱本身而战,这份纯粹让体育竞技有了可触摸的温度。

球迷的自觉行动,重构了赛场文明的生成逻辑。上万观众有序入场,成都球迷为遂宁队的精彩扑救鼓掌,遂宁球迷即便溃败仍坚守看台直至终场……最动人的莫过于赛后:遂宁球迷杨先生那句“比分可以输,文明素质不能输”,化作了集体清理垃圾的行动;成都球迷带着9岁女儿收拾雨衣饮料瓶,用言传身教诠释文明传承。这种自下而上的文明实践,远比标语口号更有穿透力。

川超的文明智慧,更在于将赛场延伸为城市文明的对话场。数百个公益看台座位邀请的外卖小哥、环卫工人与道德模范,让劳动荣光登上体育舞台;21市州入场式上的柠檬、恐龙、机器狼战队,把地域文化搬进赛场。成都与遂宁这两座“全国文明城市”,没有将赛事变成比分的竞技场,反而用两城一家亲的家庭观赛、文旅互推,演绎了文明最本真的内核:不是彼此较量,而是相互成就。

网络上关于川超的热议,也体现了出川超文明的价值张力。当公众开始用“文明风度”而非“比分胜负”评判赛事,当草根球员的拼搏比明星进球更易出圈,川超的启示已然清晰:赛场文明无需刻意雕琢,只要守住“以民为心”的根基,让热爱取代功利,让尊重消解对抗,文明之花自会在绿茵场野蛮生长。

终场哨响不是文明的终点。当川超的战火蔓延至21市州,那些在看台上传递的善意、在赛场外交融的文化、在社群中凝聚的共识,终将超越足球本身,成为最生动的文明注脚。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