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既影响他人使用,也破坏城市环境,这种行为要不得!”近日,关于共享单车车筐垃圾问题的报道发布后,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。各共享单车企业高度重视,不仅加大了车辆清洁力度,还积极开展文明用车宣传活动。市文明办也同步关注此事,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用车倡议,共同维护良好车容、规范用车秩序。(9月15日《成都日报》)
试问,谁会在自家的自行车车框里随意丢弃垃圾呢?想必没有人会这样做。所以,请问那些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丢放垃圾的人,如果共享单车变成你自家的车,还会往里丢垃圾吗?答案肯定是“不会”,因为谁也不想去骑一辆“有味道”的自行车。那么,你自己都不愿意骑,为什么还要往车筐里丢垃圾,难道别人愿意吗?
日常生活的很多不文明行为,往往是缺乏换位思考引起的。把共享单车车筐变成垃圾筐,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。随手一丢,自己倒是方便省事,却没有考虑下一位骑行者的感受,从来不去多想共享单车企业的管理成本,也没有维护公共环境的素养和意识。不文明,就在这种缺乏换位思考的情况下产生:在雨中驾驶,若你只顾速度与激情,不顾路边的行人,溅起的积水就是对文明的践踏;广场舞上,若你只顾“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”,喧哗的噪音就是对文明的侵扰;斑马线上,若你无视交规,因拥堵而排起的长龙就是对文明的破坏……
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客厅。在自己家里,关起门来,你几乎可做任何合法的事情。一旦走出家门,自由便会打折,你的很多行为会给社会施加影响。因为公共空间的承载力是有限的,在人们都能遵守规则的情况下,公共空间会呈现良性循环。如果有人依然我行我素,就会破坏规则,循环就会被阻塞,于是这个空间链条上的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。
换位思考,文明就多一重保障。如果每个人都能急人所急、想人所想,就会形成与人方便、与己方便的和谐环境:电影院里,每个人都来早一些、交谈声音小一些,电影就会变成视觉盛宴;斑马线上,每个人都有序排队、遵守交规,回家的路就会快一些;旅游景区,每个人都不乱写乱画、攀高走低,路上的美景就会多一些。期待别人文明有礼,自己要先做到严格律己,换位思考多了,戾气就少了,路就宽阔了,文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儿!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