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种感动叫“中国红”,有一种骄傲叫“五星红旗”。国庆期间,一抹抹“中国红”点亮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。从九三阅兵式上青年方阵那铿锵步伐中擎起的庄严,到校园里晨光中随风舒展的鲜艳,每一面旗帜都镌刻着时代的记忆,也激荡着国人心中最深沉的家国情怀。
这不仅昭示着山河无恙的当下荣光,更在青春身影中读懂“吾辈当自强”的深刻内涵。自强从来不是孤立的奋斗,而是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担当;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扎根实处、破解难题的行动。
科技自强:青春攻坚在前沿
国防与科技的自主突破,是民族自强的核心底气,更藏着青年一代的硬核担当。在核心技术领域,青年科研者正成为突破封锁、填补空白的主力军。这群青年深知,“国之重器”的自主可控,既需要前辈奠定的基础,更需要当代人接续的攻坚。
“我们这代人会接过前辈的接力棒,继续向前”的宣言,恰是科技青年对自强的注解,个人专业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,把论文“写”在技术突破的战场上,便是青春最有力的自强姿态。
基层自强:青春扎根在乡土
真正的自强,从来不是“悬浮”的成功,而是“沉潜”的担当,是把知识转化为实效,把论文“写”在祖国大地上。这份担当,在乡土间尤为鲜活。
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的“95后”汤鑫晨,辞掉互联网大厂工作,回到成都邛崃的乡村创业。他承包200亩果园,一边学习种植知识,一边用专业知识解决农业生产痛点。他与村委会为全村207个小果园分类分级,建立种植信息库,还打造AI无损分拣机,提高水果筛选效率。2024年,其农场产值达600余万元。
汤鑫晨的选择印证了,青年自强不必局限于高楼大厦,在乡土间找准需求、解决痛点,让土地增产、乡亲增收,同样是了不起的自强实践。
文化自强:以青春传承延续文明血脉
民族自强,离不开文化根脉的坚挺;文化绵延,更需要青年力量的接续。各地青年非遗传承人通过直播、短视频,让老手艺走进大众视野……
这些实践共同指向一个真理:文化自强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刻,而是青年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、用年轻语态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。当青年成为文化传承的“主角”,传统便有了青春的模样,自强精神也因文化的延续而更具底蕴与力量。
从科技前沿的攻坚到乡土大地的深耕,从文化传承的创新到基层服务的坚守,青年一代正以多样姿态诠释自强内涵。当青春与时代同频,当个人与家国同心,“山河无恙”便有了最坚实的保障,“吾辈自强”也终将在岁月中书写出更璀璨的篇章。(邛崃评论员 齐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