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巷是一个城市的年轮,街巷越多越老,城市的历史底蕴愈深厚。临邛筑城2300多年,在城市的高楼中,隐藏着许多幽深的巷子,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比,这些巷子自有一番静谧安闲。一条条青砖古巷触摸着历史的脉络,保留下旧时生活的诗意。
在众多巷子中,不得不提的便是铁花巷,这里曾是全国首富“奋斗”的地方,在邛崃乃至全国历史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铁花巷主巷1条,长570米;支巷12条,长1290米;合计总长1860米,被天庆街、七星街、花园巷、南环路四条街道包围,这里原来是一个大田坝,因为地里布满很多炼铁遗存的炉渣,被市民称作“铁屎坝”。不知何年何月,人们把铁屎的名字雅化为铁花。
这些炉渣铁屎(铁花)可是非同小可,它们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,与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有关,记载着邛崃历史上的一段辉煌。
据史书记载,赵国卓氏为冶铁世家,秦灭六国,卓文君的祖辈迁到了蜀郡临邛。临邛地区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,它扼守在南丝绸之路的门户上,地理位置十分优越。汉初,卓王孙以廉价食物招募贫民开采铁矿,冶炼生铁、铸造铁具,供蜀民和西南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之用,还经古蜀道(南丝路)远销滇黔和南亚西亚,以铁致富,拥有家僮千人,成为全国首富。西汉以降官府专设铁官于临邛,临邛古城成为汉唐“五大铁城”。据近代考古证实,现在的铁花巷周围,极有可能是卓王孙的大型冶铁基地之一。那些铁屎或者铁花,就是当时炼铁遗留下来的炉渣。考古报告说,铁渣面积有500000平方米,铁渣厚30公分。这相当于70个足球场大小。
近几年,中日联合考古队在铁屎坝遗址中发现了选矿、炼铁、熔铁铸铁等多个工区遗迹,并发现了“炒钢炉”,这说明汉代时我国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
千百年来,铁花巷风物以及铁花巷名称传递着两千多年的史事,让临邛古城名重古今。作为卓王孙冶铁的历史遗址,铁花巷是展示古临邛汉文化和产业盛况的重要文化地理座标,见证了古代临邛的繁庶,是文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展现文化名城物质、文化底蕴的重点区域。
经过数月的精心打造,承载了千年历史文化的铁花巷,再次散发璀璨的光芒。“邛崃版宽窄巷子”、“新网红打卡地”,还未正式开街,以全新面貌亮相于世的铁花巷便惊艳众人。
走进铁花巷,没有高楼大厦的浮华,只有街坊市井的恬静。这条淡雅的文艺小巷,也是我们邛崃人悠闲、温润气质的缩影。
城市华灯初上,夜色中的铁花巷愈发美丽,一盏盏中国彩灯随着街巷一路延伸,在灯光的映照下,行走期间,仿佛穿越千年,回到了千年前的繁华市集,体味了一把充满文化底蕴又悠舒惬意的市井生活。
整个铁花巷打造按照“文化立巷、风貌靓巷、业态兴巷 ”的思路,按“移步换景”的原则,充分融入文化创意,集中打造铁花巷主巷和与之相连的支巷进出口,使之成为充分彰显邛崃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的特色街。
文化立巷,是通过设计创意,符号表达,文物展陈、互动体验等形式,打造大汉临邛,铁花探秘,长乐未央、铁器流光,融秦铸汉、铁花传奇六个文化主题节点,通过文化景观和氛围布置,再现临邛古城的繁荣富庶。其中打造的冶铁作坊微缩景观, 采用体验性的古代冶铁作坊微缩模型,打造3D立体文化体验场景,还原追忆了千年前卓氏冶铁产业的繁荣景象。
风貌靓巷,即以主巷和相连支巷为重点,根据建筑原状不同风格和结构特点提升改造为有简约秦汉风韵、明清风貌、民国风情元素特征的建筑,同时因地制宜做精做细每一处节点景观、每一栋房屋、每一段围墙、每一座门头、每一扇窗,体现历史变迁和建筑肌理发展脉络。
业态兴巷,即以现有庭院美食为本底,引入各种美食、小吃、民间工艺,打造集庭院美食、街巷小吃、文创产品为特色的“铁花坝·邛崃美食家”文化美食特色街区。在VI视觉识别系统中,将文创元素充分融入、微小景观、灯杆路牌、店招广告、座椅等细节体现,塑造深具辨识度的“铁花坝·邛崃美食家”的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