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《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从顶层设计层面就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。(5月9日 《人民日报》)
文明城市称号,一直是最响亮的金字招牌,历来受到各地的重视。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里,文明诚信一直是重头戏,在“文明指数”的考核里分值不低。多年来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,在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水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,但是还要有更高质量的要求。
文明诚信达到高质量要求,就要加大软性教育的力度,营造浓厚的诚信氛围。社会的诚信度在不断变好,然而难以杜绝失信现象的发生,究其根源还是利益作祟。很多失信人就是出于谋求私利,钻各种空子来弄虚作假,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。尽管在现有的制度之下,对于失信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但是利益的驱使之下还有人会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。
对此,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,就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对各类人群的诚信教育,特别是重点人群(失信人)。同时,还要推出多样化的诚信活动载体,积极吸纳更多的人参与进来,让大家在互动里感受诚信的道德价值。另外,继续推行“诚信红黑榜”等行之有效的约束办法,在社会公共道德领域给失信者带来一定的压力,监督他们切实履行诚信行为。
当然,文明城市要达到高质量要求,还需要硬性手段的配合。固然道德价值能够对大多数人产生效用,但是对极少数人还是会失效,因为他们“利重于义”。硬性手段,既包括法律层面的强制约束,也包括诚信体系考核的各种惩戒机制。只有失信行为带来痛感,这些失信人才会真正重视诚信行为,从而遵守社会道德要求。
文明诚信是社会交流的重要基础,高质量的要求对应着良好的道德风尚,决不能靠作秀、讨巧、取宠来博取老百姓的掌声,而是要创造实实在在的成绩。(邛崃评论员 清平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