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书为媒 让世界读懂中国

发表时间:2019-05-23 15:57 来源:
 

以图书为载体、出版为桥梁,能更好地推动亚洲及世界各国的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。近年来,我国与亚洲国家的图书版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、质量不断提升,据初步统计,2018年,我国从亚洲国家引进1800多种图书版权,输出5300多种图书版权,以实物贸易方式从亚洲各国进口289万册图书,出口300多万册中国图书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、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支持国内出版机构与亚洲各国出版机构,合作翻译出版1500多种图书,实现亚洲国家主要语种全覆盖。(522 人民网)

书籍是文明传承的有效载体。自从有了书籍,人类的历史就告别了口耳相传的模糊,走向了代代传承的精准。在无数先人们的积淀下,人们通过书籍,记录了生活,传承了技术,形成了文化,撰写了文明。可以说,人类的文明史,就是一部又一部的书籍的传承史。书籍,不仅仅能够让我们近距离的碰触历史、了解真相,更能够让不同文化、不同地域的人们,获得共同的文明体悟。

近代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度被误解,与书籍媒介中断紧密相关。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,不仅仅遏制了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,也让中国的文明与世界的近现代文明失去了第一时间碰触的机会。当文明处于闭塞状态,出现精神和思想上的落后,也就有情可原。而记录真实的书籍的缺失,则让人们再次通过口耳相传的途径来了解古老的中国,这就导致,中国的文化很优秀,却并不为人知。

与其他国家的交流,少不得书籍这一媒介。书籍,是文明传播的载体,能够让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了解;书籍,更是文明交流的载体,有效的书籍传播,能够让人们求同存异、共同发展。从2018年,我国从亚洲国家引进1800多种图书版权、输出5300多种图书版权这一数据来看,我们很是欣慰,在国家日益强盛的背景下,我们的书籍,正在通过各种途径,广泛的流向全世界。

让优秀的书籍走出去,让先进的书籍走进来,这是我们的现代文化交流使命。而在书籍的传播过程中,语言是最大的障碍。要破除这一障碍,我们除了要精挑细选好文化传播的书籍外,更要力求以最精准的语言将传统文化书籍翻译到位。翻译出版的书籍内容越是精准,就将越能够将原汁原味、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,从而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、读懂真正的中国,进而读懂中国文化。(清平斐)